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 
     
张向东:垂直交通与安全问题——超高层设计的关键
发布时间: 2012-04-12   来源:网友A平常心投稿  转载自:ECOLAND易兰集团 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 

超高层建筑近年来在二三线城市逐渐升温,现实的脚步迈得惊人而超前,武汉中心要争夺世界第一的位置引起业内人士争论不断。而在二三线城市兴建的超高层建筑中,“城市综合体”对单一功能的办公楼,取得了绝对的优势。ECOLAND易兰集团是“大景观”的倡导者,拥有丰富的城市综合体设计经验,本次专题畅言网采访ECOLAND易兰集团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张向东,针对超高层建筑最为关键的安全问题和垂直交通设计,张总发表了自己简明的见解。

 

张向东:ECOLAND易兰集团 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

畅言网:超高层建筑我们更关注他的高度所带来的标志性,但是它本身和城市的文化与城市发展规划密不可分,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超高层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趋势?

张向东:我个人认为超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,我们国家人口比较多,用地越来越紧张。超高层建筑能够缓解用地矛盾问题,同时,超高层建筑的标志性会带来商业利益,因此,不管是用地方面还是商业角度考虑,超高层建筑趋势是不可避免的,一线城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,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。二三线城市出现超高层也是一种趋势,我们国家人口比较多,用地矛盾突出。

 畅言网: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开始大量兴建超高层建筑,城市之间兴起一股“高楼攀比热”,如何看待超高层建筑对中国城市发展的意义?

张向东:很多地方政府热衷打造形象,建造一些有标志性建筑,二三线城市同样有这种需求,经济发展程度不同,有些二三线城市具有这种经济实力,我觉得是可以逐步建造一些超高层。要根据城市的发展水平,不能盲目攀比。超高层建筑和城市综合体本身是高密度、高容量的状态,对城市的压力很大。超高层建筑运行成本非常昂贵,不能一概而论,我并不排斥二三线城市建造超高层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,必然会出现,再过若干年有可能四线城市也会出现超高层。经济得到发展,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。盲目攀比是更多从商业角度考虑,国人比较喜欢争第一,这属于商业目的,不是建筑讨论的范畴。

 畅言网:超高层项目不是一个单纯的标志性建筑,而是真正的多功能建筑模式,成为解决当今因城市人口密集而大量产生的建筑面积需求的方案。超高层建筑的多功能化为设计师带来哪些挑战和难点?

张向东:超高层建筑在国内实践比较多,逐步积累了很多经验。从技术角度讲,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。随着技术发展也会产生新的问题,我们需要不断改进,让建筑变得更加完美。在立项方面建筑师不能左右甲方的想法,建筑师更关注于建筑本身,有些问题建筑师是无能为力的,但是建筑师是可以通过努力让建筑造的更好。

 畅言网:建设高效能的大型建筑非常必要,要在超高层建筑中贯彻节能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。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讲如何实现超高层建筑可持续发展?比如有哪些绿色节能的先进技术?

张向东:建筑能耗在能耗中占的比重很大,节能应放在建筑设计重要的位置,高层建筑能耗大,环节多,需要建筑师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全。超高层建筑形体会做的更简单一些,体形系数小,节能方面是有利的。另外,超高层建筑特别需要关心安全问题。比如垂直交通问题,疏散主要靠楼梯,一栋超高层建筑动辄200-300米,人们跑楼梯的时间很慢的。

畅言网:超高层建筑就是一个“垂直城市”的概念,理想的超高层建筑,除了功能之外一定要体现人性化,在设计上如何实现人性化?

张向东:超高层建筑体量巨大,人们在里面环境是非常封闭的,很少能够接触到室外。空中花园挑空和跃层的设计手法,能够缓解超大型建筑带来的压迫感,但是要完全解决这种压迫感也是比较困难的。

 畅言网:您如何看待王澍获奖对中国建筑师的意义?

张向东:我觉得王澍是个特例,他关注的更多是传统建筑,可以作为一种探索,但他不是主流的,现代建筑的技术和功能和传统建筑已经有很大的区别。如果我们一味地从传统建筑里面找东西,我认为不太合适。建筑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,要适应现代的技术、生活方式和现代审美。

责任编辑: Helen
评论
昵称: 
RCC关系网

都市实践

CCDI

五合国际

筑博设计

易兰

维思平

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免责声明 | 广告服务 | 给我留言 | 在线投稿
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
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 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
E-mail: editor@archcy.com 电话:86 10 56064666 传真:86 10 63107850
畅言网微信